狠下功夫苦练 誓为集体争光
- 编辑:繁荣富强网 - 67狠下功夫苦练 誓为集体争光
同时,政府要求信托公司不得从一个以上的产品中吸收存款,不得投资于非交易资产。
支持银行与网络、电信运营商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合作。二是加强监管政策协调,统一把握监管标准和尺度,努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监管交叉、空白和重复问题。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上,要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改革大局,促使银行业改革开放与国家总体改革进程相一致,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法规制度安排相衔接。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加大监管执法和制度供给力度,为银行业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监管环境。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种理念、创新和责任。以金融服务便利化为重点,支持企业走出去。
银行业是外部性强的高风险行业,加之一些银行在境内外上市,一举一动都关乎公众信心和市场稳定。要按照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的要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倾斜,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试办民营银行要尊重规律,试点先行,探索经验,稳妥推进,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确保试点银行有一个新机制新面貌。四、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 当前,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职能定位前提下,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监管。继续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明确银行各类业务本质,科学设置发展原则和风险底线,鼓励在"栅栏"内积极创新,防止不同性质业务过度交叉,加剧风险隐匿和传染。
巩固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建设,强化服务和救助功能。发展消费金融,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标准化监管,是指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逐步建立既符合银行运行一般规律,又体现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标准,推进政策性银行稳健发展。国有银行上市后,也有民营机构和公众持股。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本身没有法律障碍,不存在歧视性规定。近年来,银行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目前民资占比超过50%的中小银行已有100多家,其中100%民资的银行有3家,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民资占比已超过90%,村镇银行民资占比达到73%。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建立覆盖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的全口径分层次的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等制度。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发展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这既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效率,也不利于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还可能引发风险共振。三是科学设计民营银行准入制度。推动资本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
制定统一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规范银行呆账核销行为,防止道德风险。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深化银行业改革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 三、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 开放也是改革。
让权于社会,就是把社团组织管理更有效率的事项,让给行业协会来管理。围绕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改进金融支农服务。强化银行集团在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责任。重点是在巩固近十年来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促进各治理主体规范、充分、高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任何一家新设银行都面临风险如何管控,特别是经营失败后风险由谁承担、存款人利益怎样保护的问题。探索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条件以及分行营运资金要求,提高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便利性。
建设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二是业务治理体系改革。
四是行业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服务可得、价格合理、竞争适度、发展持续、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同业、投资等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由总行专营部门单独经营,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再经营。 二、鼓励银行业务产品机制创新 加快金融创新,是丰富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的需要。
加强监管法规清理,强化部门规章的规划立项、审查备案、评估检查工作,促进依法监管。探索设立信托稳定基金和中小银行流动性互助基金,增强行业自我救助能力。贴近市场需求、根植实体经济的银行业服务体系。还权于市场,就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管理好的事项,监管就要把权力交给市场主体。
在确立"栅栏" 的基础上,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为目标,以增利和避险为动力,加大业务产品机制创新力度,开发新的业务增长点。对试点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等关键监管指标,设置量化触发标准,一旦达到触发值,立即启动风险对冲、资本补充和机构重组等措施。
适应银行集团化发展要求,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分别实行子公司制、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分支机构制改革,规范业务经营行为。科学立项,突出重点,提高专项检查比重,探索通过整合集中等方式组建专业检查队伍,充分运用现场检查分析系统,加强处罚问责,提高现场检查的有效性。
第一,强调发起人的资质条件。第四,做好风险处置安排。
统筹考虑内外环境,我们确立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五大体系",即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银行业机构体系。把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重要监管目标放在突出地位,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督办考评,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长效机制,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如,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开展信贷业务创新,按照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原则开展理财业务创新,在明晰责任的前提下开展代理业务创新,在严格设限前提下开展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
坚持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监管制度,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进入专题: 银行体制改革 。
第三,坚持审慎监管标准。加强功能监管,促进各类机构在统一规则下的公平竞争。
信托、租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实行子公司制,独立经营,建立"防火墙"。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